从部落到原始共和免费阅读第十六章 亲邻来访
天气渐热,雨水也渐渐多起来。以往这个时间段,都是会婚的高峰。各部落男子纷纷前往约定俗成的部落去,部落的生产基本停滞。如今实行换婚到位,除了粮仓的建造,因为用了原来当食堂的那个大崖洞当场地,可以不受天气影响连续开工,其余的也都趁雨歇断断续续进行着。
从北边那条小溪到东面小山边上那个长坑的水渠还没完全修通,到部落的那一段也还在忙碌中。不过,由于雨水的灌入,这个长坑早在前几场雨后已经成了东西长近百米,南北宽约二三十米的水洼地。也不知道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这坑被蓄积的雨水从南边一处低矮的“岸”冲刷出几道深深的槽口,以至于未能成为一个小湖。前些天将那几道狭窄的泄水槽填高些,各埋上几排带筛眼的陶筒供溢流,截住了后来几场雨水,一个大鱼塘就成了!周华已经带着伙伴们划着十多具木筏,打了好几天的鱼放进塘里。
他今天火烧屁股地催促大家赶快修渠,是因为前天白霜告诉他这场雨之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再下雨了。这堵塞了的河道形成的坑,经过长期淤积,仅有两三米深,加上他设置出水口的时候考虑到溢流安全,留了一米多深的缺口泄洪。浅浅的水位能维持里头鱼儿多久,他也心中没个底。要是因为没修通水渠引来活水,使得里边的鱼活不了,白搭不少工夫在次,主要是今后这鱼塘养鱼就不好养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心急,也正好方便了一些人。
由于他的催促,部落里能出动的人都出动。水渠仅三天就全部完工,就在他们庆贺的时候,来了百多号人。
西北的几个亲邻首领、长老也许是感觉到这彻底换婚后,这空闲段时间正好利用来串门。她们先是到附近亲邻,继而结伴再往南。于是由北往南这么一路过来,队伍滚雪球般壮大。到得这边都已经是十多个亲邻部落的首领、长老,还有部分换婚出去的那些原先猎手和他们相好的。他们带着不少给拍土部落的盐、麻布、陶器、石器、桑材,一路负重过来。正热得难受,于是新通往部落的水渠成了方便他们的设施。带了换洗麻布衣的,都纷纷换了下来,挤得四个池子都是洗衣服的人,也不分什么专池专用。
拍土部落的变化,早在换婚商议的时候,从萍姥和长老们一口一个“我们拍土如何如何”的谈论中声名在外。一来是认知有限,二来那时也没有现在的变化大。如今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震撼可想而知!一个个都巴不得变身为拍土部落一员了。也有例外,看部落老老少少都穿起麻布衣衫,来访的产麻布的部落首领长老都不肯多住,急匆匆地借走了白霜做的那些衣样,第三天就赶回去了。
妇女们大量采集芦苇、茅茨的苞穗,剥开晒干,苦于没有足够的麻布只好存着。这个亲邻带来的不少,正好取来摊匀在两层麻布间缝制成麻被。这些访客们走得急,没等到见上。倒让西北的另几个亲邻给用上,他们住在当作客房的木棚。当部落里的麻被已经大量制成,当然也就给了麻被做铺盖。
四处转着,让他们稀奇的还不断出现,比如正在建造的粮仓。三四米长的去皮圆木被劈削扁平,两端砍出凹口,四根咬合成一个四方框。再搬到崖下原来的食堂里,在早已夯实烧好的土台基上,一圈圈码成一个三米多高的无门无窗“房间”,一开始他们猜是在建造一种新的木屋。后来才知道是粮仓,看着二十多个木屋似的粮仓,他们先是惊讶,然后是怀疑:“你们有这么多粮食要装么?”带他们参观的萍姥和长老们相视一笑,说:“去地里看看吧!”
耕地里,管理耕地的人正在蓐草、培肥。那些亲邻首领长老们,被绵延六七里的粟地惊呆了。要不是全认得那一株株粗壮的植物真的就是粟,她们会以为是萍姥她们用芦苇来充数炫耀。这时才知道,人家粮仓为什么要那么、多那么大!
她们都不傻,借口帮忙,实际是想学点,也有样学样地干起来。到收工的时候,她们又对每个人都将拔掉的一些野草带回部落稀奇。萍姥告诉她们:“那是带回去养猪用的!”
部落里,一个个装满了青饲草的旧窝棚,满圈的野猪、野兔、山鸡,甚至是狼。让她们明白,为什么这个亲邻部落敢于每一天比别人多出一餐“午饭”,为什么有十多名猎手死活不肯换亲到别的部落。原本是来探望那些第一批成为“出嫁女”的可怜人的,现在反倒羡慕她们啦!这对习惯于女尊男卑的部落人是个不小的冲击!虽然她们迫于外部压力,不得不由母系的“会婚”,改为尝试着进行“男娶女嫁”,但是她们打心底就没有真的想要实行下去。
男子们历来习惯于四处游猎,有一搭没一搭地带回点猎物的教训,她们记得太牢啦!如今有了这样的新鲜事,那还不如来个“女取男嫁”?
这样看来,可能最后悔的要数那些不肯接收石墩、白霜这些在他们看来“没用”的人的部落首领、长老了。
这时,由于麻部落那些人回去沿路借宿宣扬“拍土部落”的种种新奇,闻讯赶来参观“取经”的亲邻已经络绎不绝,让部落人很是自豪,又有点不安。其他人还好,那些换亲出去的男子们,都后悔当初嫌弃这个既不会出产坚硬石工具,又没有盐、麻、陶特产,连制造弓的桑都要靠兽皮换取的部落,而选择换亲出去。
他们中有人回来后,萌发带相好的回来住的念头,首领、长老们怕引起亲邻不和,都是坚决劝阻,其中就有她们自己的儿子。
周华不想亏待这些亲邻,他劝首领将所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他觉得亲邻们都富足起来,才好有个相互依持。尽管他知道大家都已经习了惯称这个部落为“拍土部落”,但是他以为那不是他周华的事。他只想尽可能地为“拍土”做到一些该做的,等时机到了就回到周华的社会去。
此时他没有意识到,其实终其一生也没意识到!他离不开这片“部落地区”,只能从“拍土部落”、“拍土联盟”到“共和”。待他身后,数千年历代共和都有专门纪念他的“拍土大吉”纪念馆,也都有人追本溯源地考查研究这位“原始共和”的主要领导者“拍土大吉”事迹,都认为:拍土氏大吉其人虽让人琢磨不透,但确实胸怀广阔,人格伟大!
要是他现在就知道,自己自始至终谋求置身事外、谋划着离开的自私作派,居然会是“伟大”的证据,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他在想,也在仔细分析,只不过不是什么身后名望问题,而是现实的生存问题。他担心西北靠近那些抢掠部族较近的亲邻秋天再受损失,经过大家商量后拿出6000支骨蔟箭和一些种猪、种兔、种鸡给他们分别带回去。本来他还打算将已经长得壮壮实实的小狼也送些,无奈包括首领、长老们在内的所有人都反对,他们已经将那些小狼当成部落的一员了。至于各类模型,每个部落都得到一套——先走的那个部落托人带去。
通过首领出面,还和他们商定,秋收后那些亲邻后可以将老人、小孩、孕妇送到这边过冬,开春再接回去。
周华想过了,那边离这儿也就是十多天的脚程,如果他们扛不住,抢掠部族会很快就进犯过来,而他目前还没有具备接受挑战的完全把握。
“看来我们也得多做些准备!”在和几位老人还有槐头、槐块、垭岩等人详谈后,周华很认真地说。
“行!要准备哪些,你就说吧!”他们异口同声。只差没把周华气晕过去:看来他们的脑筋都换新的啦!懂得推托责任啦!
想起这责任,周华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等老人们离开后,跟槐头他们嘀咕起来。
“嘿嘿!你小孩子问这些干什么?”槐头憨笑。
“拍土,我知道你是对的,我去问。”槐块机敏多了,他略微思考一下说。
“问清楚了也不一定成啊!人家同意吗?还不如我们先去那什么‘迎亲’回来再说!”亚岩这个跟那些抢掠部落打战的人就是果敢。
“对,人来了,还怕他们不成!嘿嘿!”周华笑得有点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