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共鸣静夜思,打脸全校》第3章 搬砖
五月天的下午,太阳热得可以晒死牛。毒辣的阳光化作鞭子,无情鞭笞着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苏城带着一顶草帽,顶着大太阳,将一块块砖头搬上推车。炎热的空气如同滚滚热浪,不断冲刷着苏城的身体,将他热得满身大汗,汗水滴在地上,湿哒哒的脚印拉成一条线,每多走一步,线就伸长一寸,却也很快被阳光擦去最末尾的一寸。
苏城没有退学,而是在打工。为了顺利从小学毕业,他必须成为特长生,而与古文相契合的特长,他思来想去,也只有书法了。
拥有书法特长的古文学生,在使用自己共鸣的古文时,会获得很大的加持。可以说,不会书法的古文学生,不是一个好的古文学生。
遗憾的是,要想成为特长生,你得符合一项条件,那就是——有钱!
一根最普通的一品法器狼毫笔,居然要花足足一万元才能买得起!
苏城搬一块砖头大概赚五分钱,一车装几千块砖,一天搬好几趟也能赚不少钱,但要凑齐这一万元,也需要足足两个月。
幸亏他暂时要担忧的不是毕业问题,而是退学问题。他承诺过,这次期末考试再不通过,他就退学打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不容易搬完一趟,他抹去额头上的汗水,默背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竟是在边搬砖边背诵唐诗三百首,不浪费一分一秒!
在如此劳累中背诵这样一首应景的诗歌,苏城颇有感触,他身上灵气乍现,脑海中浮现出农民辛勤耕作的景象,似有所悟。
他知道自己离共鸣这首诗只差一步之遥,但就是这么薄薄一层窗户纸,他却始终无法捅破,这令他无比憋屈。
造成这一切的,不是他的资质不够,而是古文的特殊性:
想要共鸣一篇古文,必须获得前人饱含感悟时写下的翻本,而这些前人翻写的文章,要么明码标价地卖,要么只当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因此,既没钱又没人脉的话,要想学习古文,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这就是主修古文的弊端,也是越来越少人选择学习古文的原因。
苏城是实在没有办法,他的体质特殊,只能学习古文,但古文本就较难共鸣,再加上他没钱买合适的翻本,这才闹出了十年小学境一段的笑话。
想到这些,此刻的苏城不但没有沮丧,反而心情轻松,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
他没有翻本,但是系统有啊!
系统任务上清清楚楚写着,只要背完唐诗三百首,就会奖励《静夜思》原本!
“原本是什么?李白亲笔题写的吗?应该比翻本更有用吧?”
见识限制了苏城的想象力,但他也隐隐能够猜到,古诗原本将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提升。
想到这里,他搬起砖来愈发生龙活虎,积极的表现把周围的工友看得目光呆滞。
别人搬砖都苦不堪言的,腰酸背痛脚抽筋,这小子倒好,居然有一种乐在其中的感觉?
天生就是搬砖的料!
……
回到家,坐在餐桌前,苏城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
一家人刚刚开动,苏城便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来。
看着苏城的吃相,徐小梅的眼中满是心疼,她关切问道:“小城,今天搬砖肯定累坏了吧?多吃一点。有没有哪里磕着碰着?”
苏城摇了摇头,继续埋头扒饭。
一旁沉默寡言的苏军破天荒笑了笑,说道:“你别一天到晚把小城当几岁小孩似的,他今天在工地上干活我都看见了,看不出来力气还挺大,是搬砖的料!”
徐小梅瞪了他一眼:“什么叫搬砖的料?不会说话就少说两句!”
苏军乖乖闭上了嘴。
徐小梅表面生气,其实听到丈夫夸赞儿子,她的心里还是很开心的。事实上,她与丈夫苏军一样,都希望儿子找份普通的工作,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就行了,但苏城志在读书,她也就全力支持。
昨天听到苏城发自肺腑的心声之后,她又是伤心又是愧疚,心脏仿佛有刀子在扎,难受得很,更舍不得劝儿子放弃学业了。
饭桌上的氛围很轻松,大多是徐小梅在说,丈夫和儿子不时应和两句,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
晚上,苏城拿着烂毛笔,蘸一点墨,在旧报纸上练起字来。
这毛笔不是法器,只是最普通不过的物品,是苏城在路上捡到的,旧报纸也一样。
苏城握着粗糙的笔杆,笔尖在报纸上提按顿挫,先从控笔开始练起。
所谓控笔,就是“控制毛笔”,掌握书写时的轻重缓急、深浅粗细。
练习了大半个晚上,他的控笔得到明显改善,至少写字的时候不会抖得那么厉害了。
他第一次提笔写字时,简直歪扭得没个字形,仿佛得了帕金森。
……
几天之后,苏城接过徐小梅递来的木盒子,眼神呆滞。
“还愣着干什么,打开看看喜不喜欢!”徐小梅笑道。
苏城缓缓打开木盒子,盒子里静静躺着一支精致的狼毫笔。
“可……可是……你们不是没钱了吗?”苏城盯着这支熠熠生辉的毛笔,有些不敢去看眼前的父母。
“别管钱的事情,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支笔就当做我们给你的生日礼物了。拿着这支笔,以后好好学!”苏军闷闷地嘱咐道。
苏城这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他的生日。没想到,最在意他的生日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父母。
苏城没有说什么肉麻的场面话,他把一切感激都保存于心。
他缓缓伸出手,握住毛笔,这一刻,他仿佛握住了一段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