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叫唐飞苏晴的小说被大学开除我疯了,也狂了是由唐飞所著。简介:所以在六年前,我就怀疑,高人研究的神经信息科学,根本就是一条歪路。我从大脑在生活中表现的特点,推理出一个答案,这答案就是二重数据。什么叫二重数据,就比如,我们去一个地方玩,我们在这,看到了山川、河流,…
《被大学开除我疯了,也狂了》第4章 推理
所以在六年前,我就怀疑,高人研究的神经信息科学,根本就是一条歪路。
我从大脑在生活中表现的特点,推理出一个答案,这答案就是二重数据。
什么叫二重数据,就比如,我们去一个地方玩,我们在这,看到了山川、河流,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是一重数据,可是,我们要怎么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呢?
方法就是画地图,我们把看到的这些地理特征,根据一定的规则,把一些关键性的东西描绘下来,就成了地图,地图,就是一种二重数据!
当然,我们的大脑,不是画地图,但是从很多现象中都可以明确看到,大脑确实对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器官接收的信息,进行了二次编码,这种二次编码的数据,就是二重数据,我认为这才是破解大脑认知谜题的关键,这才是打开大脑如何认知大门的关键钥匙。
可惜,外面的人,完全沉醉在人工智能的那种信号模式里,越走越远,说这个,他们完全不会信,也没人会听的!
别说怀疑整个神经信息科学有严重问题了,就算是怀疑他们一点点微小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我还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听老师讲解光学的时候,就发现老师讲的东西有问题!
我清楚的记得,高中的老师说:我们在房间,开一个小窗,太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阳光通过空气的折射, 和灰尘的反射,导致整个房间都是通亮的!
我当时就怀疑老师讲的是错误的,真正的原因,我怀疑跟星球的能量结构有关。
我到大学的时候,就给学校写了一封信,我写信问他们,我们人类已经跨越太空了,那在太空舱里,开一个小窗,让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整个太空舱,是不是跟在地表的房间里一样,全部通亮?
因为太空舱里面就是有空气的,也是有灰尘的!但是不受星球的能量结构影响。
这么一个很简单就能观察到的现象,一个非常容易就能分辨清楚的是非,可是专家,不屑理会的。
我还写信问过学校的高人,问他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普通物体和星球之间的引力临界点。
我问他们,发射外星探测器的时候,当探测器靠近某一颗行星的时候,一定要达到一个特定的距离,探测器才会突然被俘获,突然获得来自该行星的引力,当探测器离开的时候,也同样,只要到达某个距离,探测器会突然失去来自该星球的全部的引力!
我怀疑质量产生引力这个观点,也是错的,我根据力场的规则,找到了一些,跟这个质量产生引力观点相互违背的东西!
其中普通物体与星球之间,有一个引力临界点,就是证据之一。
那时候,我还在北东大学读书,刚去那读书的时候,我想功成名就,我想追逐理想,我想追逐爱情,我想找回自己失去的家庭温暖,我以为自己很厉害,很有理想,结果,我就像条异想天开的傻狗。
我在那,得了很严重的躁郁症,身体也得了病,然后被学校开除,妈妈看我被学校开除,天天骂我,问我这种人,为什么还活着?为什么不去死!
所以,我现在,半疯半癫的,我患了很严重的躁郁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
给英伦大学的那封信,是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报道,那报道里讲:英伦大学通过一项研究发现,人脑可以通过一个特殊机制将分布在脑部不同区域的“记忆碎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平时脑海中的完整记忆。
英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6名志愿者进行了记忆测试,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脑部进行扫描,以观察记忆过程中脑部不同区域的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海马体在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中枢作用———由于人们对此前经历事件的印象被分割成多个细节碎片“存放”在脑部不同区域,海马体等于是一个“总装配工”,将这些碎片集中装配起来,重构对整个事件的完整记忆。
这个报道跟我推理出的大脑是如何认知的答案,是完完全全吻合的。
我就写信告诉英伦大学,大脑的完整记忆构建,其实不是装配,是数据模拟!
我们记忆的特征,跟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极其相似!
那个现象就是:就如,有一个犯人逃跑了,现场只有一个目击证人,警察没有这犯人的其他任何资料,那么警察怎么找到这犯人?首先,警察要根据目击证人描述的罪犯特征,临时模拟出罪犯的肖像!然后再去找这个犯人。
我们记忆的特征,跟这个模拟肖像,是极为相似的,这个模拟肖像,有识别能力,没有感官效果,主体特征非常明显,但是细节上老是会模糊的。
我告诉英伦大学,所谓装配记忆,事实是类似模拟犯人肖像一样的数据模拟。
并且这种数据模拟功能,就是大脑的思维功能。
就比如,我们记得,昨天跟同学一起打篮球,打的很爽,我们想,明天还要跟同学去打篮球!
这一句话,前面就是回忆,后面是思考,从这就看得出,记忆构建跟思考,明显就是连在一起的,而思考,明显不是简单的把记忆碎片凑在一起,所以记忆装配这种说法,百分百是错的,数据模拟,才更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