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网
优秀文学小说推荐

大明:我太子朱标,打造鼎盛大明小说阅读,大明:我太子朱标,打造鼎盛大明完整版

大明:我太子朱标,打造鼎盛大明》第10章 商税监察司

朱元璋虎目生电,眼中闪过精光,表情严肃的看向朱标

“标儿,这些话,你可对外人说过?”

朱标摇了摇头,“儿臣自知轻重,未曾对外人提起。”

朱元璋放下心来,开始在脑中认真思索皇商一事的可行性。

按照朱标的说话,朱元璋心下也觉得,开办皇商的确是利大于弊。

如果让商贩走卒流动起来,尽管会有流民问题存在。

但农户卖粮获得的钱财变多了。

开垦荒田的动力自然十足。

自己也不用特别担心粮食的问题。

还能用皇商来牵制各大盐商,避免粮食涨幅过大,盐商以粮报中成本过高为由食盐价格。

而且不单食盐。

茶叶,矿石也都可以加入开中法,作为推动各地商人朝边军运粮的存在。

朱元璋越想越觉的此事可行。

不过还有些事情有待商榷。

“标儿,你刚才提到商税一事,你觉得现今三十取一的商税如何?”

“太低了!”

朱标毫不犹豫的开口道。

这正是他想跟朱元璋商讨的第二件事。

洪武初期,大明商税虽涉及各行各业,但以市肆门摊税为主。

从性质上来说,相当于现代的营业税。

但又有所不同。

明朝官府规定,凡民间开店生理,俱照办法估时则例赴税司上纳,并入商税支销。

这种门摊税的收取范围极其广泛,不单商户门店要收取,就连农民小贩肩挑手提到市集贩卖也要征收门摊税。

这样的征税方式,的确极大的避免了逃税漏税的问题。

但也有其弊端。

因为门摊税乃是定额税,明朝税官以‘量其货之所值,而征其税’。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你售卖的货物价值来征收税款。

可想而知,其中的操作空间有多大。

朱标便是想改变这一现状。

这才直截了当的说,这种征税方式太低了。

当然,他可不是想提高门摊税。

而是另有想法。

“标儿,你觉得三十取一太低了?”朱元璋眉头紧皱,开口说道,“可如今百废待兴,如果咱再提高商税,势必会造成民间怨声沸腾。”

朱标轻笑出声,“父皇,儿臣针对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富商豪绅。”

“对于平民来说,三十取一的缴税比例正合适,可对于那些富商豪绅来说,这个比例就太低了。”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思,“标儿,那你觉得,该如何征收商税?”

“父皇,儿臣初步考虑,可以订立征税门槛,分等级征收商税。

例如,门摊营业额低于白银一两者,以五十取一征税,高于一两低于十两者,以三十取一征税。

高于十两与高于百两者,则以二十取一和十取一征税。”朱标侃侃而谈道。

在来谨身殿前,他早在心底就谋划好了。

穷人的钱有什么好赚的。

要赚,就赚富人的钱。

这才能赚大钱!

朱元璋笑了起来,目光中带着赞赏的看了眼朱标。

咱这儿子,真是长大了。

原先想给朱标换个老师的想法,早就被朱元璋抛到了脑后。

他本来培养朱标的方向,就是知民生,懂军事的守成之君。

现在朱标的表现,令他十分满意。

只是在考虑事情上,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朱元璋眼带笑意,没有点评朱标的商税构思,而是反问道。

“标儿,依你所说税法,那你准备如何征收?”

朱元璋的本意,是打算敲打朱标一番。

商税改革一事,朱标的想法有些太过理想化了。

定税额是一方面,如何征税才是其中关键。

税收不上来,你定再高的税也没用。

可朱标的回答,却让朱元璋瞳孔猛然一缩。

“父皇,儿臣想要建立专门的商税监察司,代朝廷巡查天下商贾!”

朱元璋深深的望了眼朱标。

以他的才智和对朱标的了解,自是清楚,朱标想要建立的又岂是简单的商税监察部门。

其中关键的就四个字。

巡查天下!

“咱,允了!”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

只要朱标的想法对大明有利,自己又有什么理由阻拦?

标儿成年了,想要属于他的力量也是正常。

况且整个天下,整个大明朝,以后都将是他的,无非是时间早晚罢了。

朱元璋想了想,一锤定音道,“标儿,创办皇商一事,咱得和朝中大臣再行商议,定下个章程来。”

“至于你想要建立的商税监察司,不可摆到明面上来,咱给你物色个人选,让其辅佐你建立吧。”

朱标面色微苦,抬头望了眼朱元璋脸色。

见老朱主意已定。

不由得在心底发愁。

他知道,皇商之事关乎整个天下格局,老朱必须得拿到朝堂上进行商议,综合文武百官意见才能作出决定。

以朝中那群腐儒的古旧思想,绝对会站出来反对。

即便朱元璋想要强行推动,那群腐儒也会用拖字诀。

拖个三五月,甚至半年一年,直到这件事情到最后不了了之。

可自己没那么多时间了啊!

从穿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天时间。

算上今天,自己只有八天的寿命了。

自己得尽快赚钱,而且还必须得赚到黄金,才能以此续命。

朱标心里明白,即使自己说的再天花乱坠,老朱也不会任由他胡来。

不过在来时,朱标便曾料想到这一刻。

当即,朱标走到朱元璋身边,讨好的替朱元璋揉了揉肩膀。

“儿臣,谢父皇恩赐。”

“你这孩子,从小就聪慧。”朱元璋欣慰的拍了拍朱标的手,但老朱是什么人?

能白手起家打下天下的人物,又怎会看不出朱标心中所想。

朱元璋话锋一转,“标儿,皇商一事,急是急不得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咱得多想想。”

对于朱元璋的话语,朱标丝毫不感到意外。

“儿臣心里自是清楚,不过单凭口说的话,怕是朝中大臣不会同意,儿臣觉得可以先试上一试。”

“哦,怎么个试法?”

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立即来了兴趣。

自古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如果真能做出成绩来,朱元璋也好在朝中推动此事。

朱标胸有成竹的开口道,“父皇,儿臣已经在开采盐山,现今已有数量不小的盐量。”

“你是想拿这批盐做文章?”朱元璋瞬间明白了朱标的想法。

“正是如此。”朱标点了点头,“儿臣打算用这批盐来召开一场竞拍大会,让各大盐商前来竞争,从而进行试探。”

朱元璋略一思索,觉得此事无关紧要,便大手一挥。

“好,咱允了。”

得到了朱元璋的许可,朱标赶忙告退。

如果要开竞拍大会,还有一堆事等他去处理。

朱元璋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脑中思虑万千,过了半晌后朝殿外喊道。

“来人,令镇国将军前来谨身殿,朕有事相商。”

没过多久,殿外便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陛下,臣朱英求见!”

“进来吧!”

朱元璋望着走进殿中的英朗男子,嘴角带笑,“英儿,咱俩有多长时间未见了?”

“来来来,让义父好好看看你。”

朱英笑着上前,身形挺拔的站到朱元璋跟前。

朱元璋上下打量着朱英,脸上挂着笑容,但眼底却有着一抹深意。

“英儿,你跟着咱征战多年,如今也老大不小了,咱给你许门亲事如何?”

“全凭义父做主。”朱英单膝跪地说道。

“好孩子,起来吧,咱让皇后替你寻觅个贤惠人。”

朱元璋笑着扶起朱英,“既然如此,也是时候让英儿你恢复本姓了。”

没成想,朱英回道,“臣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臣没有本姓。”

朱元璋语气一滞。

他想听到的可不是这个。

朱英今年二十六岁,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现今官至镇国将军,大都督府同知。

可谓是军中年青一代的顶梁柱。

但朱元璋心中始终担忧,因为按理来说,只要是他的儿子,都拥有继承大明皇位的权利。

这也就是大明建国后,老朱为何让义子都恢复本姓,也是在变相的剥夺这群义子的皇位继承权。

现今也只有朱英还使用着朱姓。

朱元璋见状,又开口说道,“朱英,你只是朕的义子,并不是朕的孩子。”

朱元璋还特意在孩子二字上加重的语气,就是希望朱英能听懂自己的话外音,主动提出更姓。

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英这孩子,人太老实了。

“朱英就是陛下的孩子,您是我的父亲,皇后是我的母亲,臣一直深沐陛下和皇后养育之恩。”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挑明了说道。

“英儿,你现在已经贵为镇国将军,不再适合随咱姓朱了,既然你深沐咱的养育之恩,便赐你姓沐吧。”

“臣谢陛下圣恩。”

朱英,不,现在应该叫沐英了。

他只是老实,并不是傻,明白了过来。

朱元璋这是替太子铺路。

不过沐英倒也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如果不是朱元璋,他早就饿死在乱世中了,现在只不过换个姓氏而已。

“英儿,现今暂无战事,你暂且去帮标儿吧,有你在标儿那,咱也能放心不少。”

“臣遵命。”

沐英离开谨身殿后,一路向着太子东宫而去。

刚走到东宫殿门前,便早有太监进去通报。

朱标虽说疑惑,但也欣喜的迎了出来。

沐英此人,极为忠义。

在原先的历史中,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薨,沐英得知消息后悲伤过度,两个月后便追随朱标而去。

由此可见其对于太子朱标的忠义。

“英哥,你怎么来了?”

“殿下,臣…”沐英拱手抱拳行礼,但话刚说一半就被朱标打断了。

朱标拉着沐英的手,直接将其拉进了殿中。

然后佯装生气道,“英哥,是不是你我兄弟二人许久未见,感情淡薄了?”

沐英心中有着几分感动,嘴角扬起。

“标弟,哥哥还这么称呼你?”

朱标高兴的点点头,在他的计划中,沐英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当然得打好关系。

“这就对了嘛,英哥你我可是兄弟。”

朱标挥手让太监上茶,然后拉着沐英坐了下来。

“英哥,你这次来看我,是有什么事吗?”

沐英望了眼殿中的太监,端起茶喝了口并未搭话。

朱标顿时了然,挥了挥手让殿中太监宫女离开,这才回头望向沐英。

“英哥,到底是什么事要如此谨慎?”

“其实我也不知道。”

沐英喝了口茶,失笑道。

朱标额头冒出黑线,无语的望着沐英,等着后者的下文。

沐英笑了一会,才开口说道,“陛下让我来找你,说是来帮你,但没说具体事务。”

朱标明白了,看来沐英就是老朱安排来,帮自己建立商税监察司的人选了。

原本朱标还有些担忧,怕来的人能力不够,搭不起监察司的班子了。

但如果是沐英的话,他就完全可以放心了。

因为在朱标的设想中,这个商税监察司可没有那么简单。

或者说,朱标不单想建立商税监察司,他还要建立可以巡查天下的情报机构,也就是鼎鼎大名的。

明朝锦衣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