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骏马骤然停在李川与杜颜面前,扬起一阵沙尘,迷离了二人的视线。
马上之人,正是突利可汗。
他鹰隼般的目光牢牢锁住李川,手中弯刀的寒光,在阳光下闪烁不定,仿佛下一刻就要饮血一般。
“突利,你想干什么!”
颉利可汗粗犷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带着一丝愠怒。
他纵马赶来,挡在了李川身前,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将突利可汗的杀意尽数阻隔。
突利可汗紧咬牙关,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大哥,难道就这么放过他?这口气,我咽不下!”
颉利可汗冷哼一声,目光深邃。
“你以为我不想杀了他吗?但如今我军深入敌后,粮草辎重皆是不足。
若是此时与唐军边关军队合围,胜算几何?莫非你想让咱们的勇士都葬身于此?!”
“可是……”
突利可汗仍是不甘心,握着弯刀的手青筋暴起。
“没有可是!”
颉利可汗语气不容置疑,“这李川要去突厥为质十年,以后有的是机会!莫要因小失大!”
突利可汗沉默片刻,最终还是不甘地放下了手中的弯刀。
他知道,大哥说得对。
眼下的局势,不宜与唐军发生冲突。
但他心中的仇恨并未消散,只是暂时被压抑下去。
“既然如此……”
突利可汗眼珠一转,看向李川,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我要亲自看守这小子,防止他逃跑!否则,他若是逃回长安,这盟约岂不成了废纸一张?”
颉利可汗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也好,就由你亲自押送他回草原。路上小心,莫要再生事端。”
说罢,他大手一挥,高声喝道:“回师!”
“回师!”
突厥大军齐声应和,如同山呼海啸,震荡着戈壁滩。
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浩浩荡荡地朝着北方奔去。
突利可汗冷笑着看着李川,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他策马来到李川身边,用突厥语低声道:
“小子,到了草原,我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风沙渐息,天地间恢复了清明。
杜颜回到马车内,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色也恢复了一丝血色。
她轻轻握住李川的手,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我们安全了……暂时安全了……”
李川感受到杜颜手心的温热,心中也涌起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仰头望向马车顶,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道:“是啊,命不该绝……”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脑海中浮现的系统面板,那个鲜红的任务提示点依旧闪烁着,像是在嘲笑他的无力与渺小。
李川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将这系统任务再次抛之脑后。
他从来不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东西,他的命运,向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早已在暗中布局,这突厥之行,不过是计划中的一环罢了。
“颜儿,你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李川温柔地抚摸着杜颜的长发,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杜颜轻轻点头,疲惫和安心让她眼皮沉重。
她顺势躺下,将头枕在李川的膝盖上,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和气息,缓缓闭上了眼睛。
马车轻轻摇晃,仿佛一首催眠曲,让她很快进入了梦乡。
李川看着怀中沉睡的杜颜,他轻轻撩开她额前散落的发丝,露出光洁的额头。
指尖的触感,细腻而柔软,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
金銮殿上。
李世民身着龙袍,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
突厥退兵的消息犹如一缕清风,吹散了他心头多日的阴霾。
他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
“陛下,突厥大军已全部撤出渭水河畔,班师回朝。”
李君羡身着银甲,快步走入殿内,单膝跪地,恭敬地禀报道。
“好!”
李世民龙颜大悦,爽朗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朕心甚慰!传令下去,犒赏三军!”
“臣遵旨!”
李君羡领命,正欲退下,却又想起一事,略一迟疑,开口道,“陛下,还有一事……”
“何事?”
李世民眉头微挑,目光落在李君羡身上。
“臣奉命搜查皇城,却发现秦妃娘娘和楚王麾下大将苏定方及其陌刀卫,就连其王府幕僚一众人等,皆不知所踪!”
李君羡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
“什么?!竟有此事?!”
他猛地转过身,来步走到龙椅前,重重地坐下,一股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压得殿内众人喘不过气来。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一下一下,敲击在众人心头。
“药师可有消息?”
李世民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药师”
是朝中对李靖的尊称,也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李君羡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李靖将军已率军出征,前往剿灭楚王余孽。”
“好!”
“药师用兵如神,此次定能将楚王残党一网打尽!”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朕倒要看看,这李川究竟还有什么手段!”
李世民转过身,目光落在李君羡身上,沉声道:
“传朕旨意,宣魏王李泰觐见!”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君羡躬身领命,快步退出了金銮殿。
殿外,阳光依旧灿烂,却照不进这深宫大院的阴暗角落。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什么……
一只乌鸦从屋檐上飞过,发出一声凄厉的鸣叫,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魏王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李君羡的声音在李泰耳边响起,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他的心头。
李世民端坐龙椅,目光如炬,直射跪在下方的李泰。
“朕欲御驾亲征,剿灭楚王余党,你随朕一同前往,也好见识见识真正的沙场。”
李泰闻言,心头一颤,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自幼养尊处优,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更遑论那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残酷场面。
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声音却微微颤抖:
“父皇,儿臣……儿臣尚需研读兵法,恐难胜任……”
李世民冷哼一声,“研读兵法?纸上谈兵有何用?唯有亲临战场,才能真正领悟兵法精髓!”
他语气不容置疑,不容李泰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明日一早,随朕出发!”
“儿臣……遵旨……”
李泰的声音细若蚊蝇,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
他深知父皇的脾气,此时若是再推脱,恐怕会惹得龙颜大怒。
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心中却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暮色降临,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一片金红,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
长安城南十几里外的楚河村,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从远处望去,村落布局井然有序,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俨然一座经过精心规划的军事小镇。
高耸的寨墙,坚固的箭塔,巡逻的士兵,无不彰显着这里的森严戒备。
村口,两名士兵手持长矛,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楚河村的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五座高大的雕像。
正中一座,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剑眉星目,气宇轩昂,正是楚王李川的雕像。
环绕在他周围的四座雕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分别代表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将。
雕像下方,燃烧着熊熊的篝火,将广场映照得一片通明。
广场周围,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俨然一个小型的城镇。
这里,便是李川一手建立的楚河村,它不仅是士兵们的家乡,也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军事堡垒。
然而,今夜的楚河村,却显得格外冷清。
广场上,除了几名巡逻的士兵,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影。
几千人的村子,如今只剩下老弱妇孺,一股萧瑟的氛围笼罩着整个村庄。
远处,传来了几声孩子的啼哭,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也更加令人心酸。
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拄着拐杖,缓缓走到广场中央,抬头望着李川的雕像,浑浊的他是村里的村长,也是一名因腿伤退役的老兵。
他曾亲眼目睹李川建立楚河村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繁荣与热闹。
如今,看着空荡荡的村庄,他的心如同刀绞一般疼痛。
“唉,也不知道殿下现在怎么样了……”
村长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担忧。
“村长爷爷,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啊?”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拉着老村长的手,仰着头问道,清澈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盼。
老村长慈爱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强挤出一丝笑容:
“快了,你爹爹很快就会回来了。”
“村长,长安的军队快到了……”
一名年轻的士兵匆匆跑来,语气急促,脸上带着一丝惊慌。
村长脸色一变,握着拐杖的手微微颤抖。
“快,让大家做好准备……”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夜色更深,寒风呼啸,如同野兽的低吼,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楚河村以北,几名退伍老兵正在加固村子的防御工事。
他们挥汗如雨,一下一下地锤打着木桩,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一名年轻人倚靠在墙边,百无聊赖地剔着指甲,看着这些老兵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我说,你们这么拼命干嘛?长安的军队真要打过来,就凭你们这些老胳膊老腿,能挡得住吗?”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嘲讽,“我看啊,你们还是省省力气吧……”
一位老兵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盯着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