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细的手指轻轻一划,
这次的标题是《国博古代中国展厅设计最精妙的一点》
背景女声响起。
“我觉得,国家博物馆展厅设计最精妙的一点是,”
“它在古代中国展厅的结尾处,放了一张时局图,它展示了被列强瓜分的中国。”
[
-唐
收敛好情绪的李世民问:
“被列强瓜分的中国?列强又是哪个国家?后世的国家吗?”
房玄龄道:
“回大王,应是后世的国家。天幕说的古代中国,说的应该就是后世之前的这些朝代,自然也包括我大唐,可能在后人口中,将我们称做古人。”
长孙无忌:
“只是这‘博物馆’,‘博’意为博古通今,‘物’,想必是各种物件,‘馆’,为展馆。所以博物馆,应是展示一些特别物件的地方吧。”
…
]
画面中,一个黑白的图画贴在墙上。
可以很容易看出,图画中画的是一块地图,地图的周围环绕着包括老鹰、熊等的一些动物。
[
-明
朱标:“这些动物应该分别代表着后世的某个国家。”
朱元璋:“咱不管他哪个国,不管是谁,只要敢动咱的大明,咱就让他看看是咱的刀快,还是它的脖子硬!”
…
]
“然后在时局图的对面,是红楼梦大观园的一组图。”
“然后它可能寓意着封建王朝的巅峰。”
“最后也只能落得白茫茫一片。”
画面转向另一边,是一幅长一些的建筑景图。其中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青萝翠蔓,交相掩映;舞阁琼楼,层台累榭。
[
-明
朱棣问道“封建王朝?说的是如今?”
朱高炽挪动肥胖的身躯,离朱棣近了些,道:
“嗯,应该包括我们大明。封建王朝,应该指的是从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起,一直到如今,额还有以后,应该都算。”
…
]
“但最精妙的不是在这,最精妙的是在古代中国展厅的出口。”
画面再转。
面前是来回走动,密密麻麻的人群。
他们穿的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穿着得体,干净整洁,衣服上更没有任何破损之处。
他们面色红润,虽不苟言笑。但透过表面,你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并且无法阻挡。
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们都知道,
这种宝贵的气质叫:
自信。
[
嬴政:
“这就是后世的百姓吗?”
李斯:
“陛下!从之前一家三口能吃饱,家里布局那样精美,再到如今这些人穿衣无忧,面容红润。
恐怕这就是先贤们所求的天下大同吧,真难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汉
刘彻可以肯定,这种精神面貌,他从未在他治下的百姓身上见过。
君臣你看我我看你,大汉的百姓过得有多惨,他们是知道的。
-唐
李世民沉默不语,他已经不再像看上个视频那样开心了。
如今的他在想,现在大唐初建,这天下还有多少百姓在挨饿、受冻,多少百姓流亡千里,尚不能寻一处安寝。
史书上记载的那些盛世,真的是盛世吗?所谓的盛世之下,有多少百姓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有的可能还不如世家的牲畜…
突然间他有些迷茫了,即便未来他真的灭掉了突厥,达成了那些无数先人们未做到、让后世人称赞的功绩,又能怎么样呢?
要知道,他治下的那些百姓连饭都吃不饱…
…
]
没有时间去过多感慨这一切。
激昂的音乐突然响起。
画面拉近,
聚焦在远处的墙壁上。
那里挂着一张巨大篇幅的白色纸张,上面是一首诗词。
[
此时,近乎所有的皇帝大臣都喊着同一句话:还愣着干什么,快记啊!
无数百姓从开始的疑惑,到最后全都瞪大眼睛注视着,
一个个利用天幕给予他们的识字能力,绞尽脑汁地记着这首诗词。
努力让其刻在脑海。
他们活了几十年见过的字都没有今天多。
…
]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看完前半部分,天幕下的众人都在感叹:
好一番波澜壮阔的景象啊,
好一身远大宏伟的抱负啊,
这词的作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江山如此多娇’,确实美,如此江山,的确让人留恋。
待看完后半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但仔细想想,好像他们确实没啥诗词文章的作品诶。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他们文治相比武功差一些吗?看来要往文治这方面努力一些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草原上正喝着马奶酒的铁木真,看见一代天骄四字,心中是开心的。
看到后面,铁木真:???
他其实是有些不解,作为能征善战的蒙古人,弯弓射雕好像是正事吧。
这是说他不知文治?可按照大多数蒙古人的想法,我看你不顺眼我打你一顿就行了,你又不是我的族人,我为什么要费心思去治理你呢?
–
作为当上中原皇帝的蒙古人,忽必烈自然是明白祖父心中所想的。
可能早年他也不清楚,他如今当过几年皇帝后,他明白:
无论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只要能为他所用,能帮助他治理天下,是什么人根本都不重要。
他可以用蒙古人去管理汉人,同样,也能带汉人越过长城去攻打蒙古人。
其他的皇帝,包括朱元璋和朱棣:
我们连被提到的机会都没有吗?
前面被讲过五征漠北的朱棣:“这样看,朕的功绩还不够啊,要尽快灭掉北元残余才行。”
回应他的只有大胖胖的一句:“没钱。”
…
]
与此同时,画面的上方一道道弹幕飘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鸡皮疙瘩全起来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祖国o(╥﹏╥)o】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伟人千古!】
【站起来不许跪!】
【工农阶级领导一切。】
【麦子熟了几千次,人民万岁第一次!】
到了最后,画面早已被无数道弹幕充满,
所有的弹幕竟都是同样的四个字。
【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
此刻无数的诗人词人,包括被后人称做诗仙诗圣的李太白、杜子美,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和诗神苏轼也都停下手中的一切,去欣赏这样的一幅杰作。
如此雄健、大气的文风用词,其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让北国风光的广阔雄奇在此刻构筑。
眼界横跨几千年,这样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真是好一阕千古绝唱。
佩服的同时他们又为那些弹幕中的话语所惊颤。
‘人民万岁’?
在这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他们听了太多的‘陛下万岁!’‘皇帝万岁!’‘吾皇万岁!’,如今见到这番言语,突然感觉内心有些东西正在被颠覆。
他们是诗人词人,但其中有些也是官员,他们太明白了,皇帝百官都是怎样的存在,而老百姓又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人民万岁?现在这可是说出去会被杀头的话啊!
–
皇帝们自问见过无数的大场面,
可见到这样的景象,
还是被震撼的难以言语。
看过这么多视频,又和文武百官们讨论了那么多,
早就明白了,
最上方的那些言语分明就是后世的百姓所写,
只是以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手段而已。
可即便如此,
这样的话语,
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大逆不道,无法无天了些…
天幕亮了这么久。
他们都收到了消息,京城的百姓都能看到。
据此推测,
恐怕,整个天下的百姓都是如此,
看到这样的内容,恐怕会有不少人选择造反吧?
对此,他们也只能选择派遣军队前去镇压。
万岁?
要知道,除了皇帝,谁敢称万岁?
皇后敢吗?太后敢吗?太皇太后敢么!?权倾朝野的丞相敢么!!?
即便是地位再稳的太子也只敢让人称千岁,
皇帝就是天。
你敢比皇帝大?
那皇帝就送你上天。
…
]
在音乐响起,看到《沁园春·雪》的那一刻,韩悦萱就意识到了什么。
等看到弹幕上那一道道由不同人所写,却又一模一样的的四个字时,
她的眼前依旧难以自已的变得模糊了…
国家成立这些年,不容易啊…
她决定了,
等过几天父母有时间,
一定要带他们一起去国家博物馆逛逛,
亲临现场的看一看这部伟人的作品。
从身边抽出两张纸巾,
稍微擦了擦有些红肿的眼睛。
鼓起勇气点开了评论区。
…
第一条评论。
‘甲午战争博物馆展览的最后一个地方,是一个巨大的钟,一个一叩就能警醒世人的钟。’
评论的下方附带着一图片。
韩悦萱点击放大。
图片中是一个刻着精美图案的铜色大钟,
钟上是刚劲雄浑的十六个大字。
<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强我海防,兴我海权>
[
明-洪武
看到这句话,朱元璋自言自语道:“海权?海上也有权利吗?难道咱禁海真的错做错啦?”
]
‘731遗址出口‘向前看莫回头’’
点开图片,
是一个狭长的通道,前面的人们向着远处充满光亮的出口走去。
展开评论,是另一句话。
‘隧道的尽头终有光’
…
韩悦萱深深地吸了口气。
继续向下看,
‘白骨如山忘姓氏,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展开评论依旧是几句诗。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北芒何垒垒,高龄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风吹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皆尧舜’
‘遥是千秋真豪杰,莫肖问,江山醉人。’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各个皇帝文武所在的殿内,俱是研墨、刻字或者毛笔与纸张的摩擦声。
“快记快记!”
别管这些诗句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先记下来。
]
其他评论。
‘国博一定要用一天的时间,好好看看,一个5000岁的奋斗史。’
‘我觉得一天都不够,我当时边跑边打卡,古代史部分,一路小跑拍照基本上最重要的文物,一路跑了三个小时,都没看完╮(╯▽╰)╭’
‘国博我去了三次,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真的还想再去。’
‘约不到!真的约不到!’
[古人们:?五千岁?是指从上古时期到后世吗?]
一个去现场拍了视频的人评论道。
‘身临其中,头皮发麻’
‘很多博物馆都有时局图,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那个饱受欺辱的中国。’
[隋文帝杨坚:后世人看起来生活那么好,原来也受过外敌的欺辱吗?]
‘这是提醒大家,有仇就从这个看一眼就知道找谁了。’
‘我从我儿子三岁就开始教沁园春,现在5岁了,下半阙背的还不熟悉,我是真的很喜欢这诗词啊,孩子啥时候才能会背…’
[天幕下,一位年长的教书先生道:“看来,后世人对孩童的教育很重视啊。”]
‘我们不说话,让文物说话。’
‘擦清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李世民:以史为镜,唉!]
…
再次坚定了带父母去国博的决心,甚至八一纪念馆、甲午战争博物馆,海军博物馆都想去看看。
平复了一番心绪,接着看下一条视频。
‘欲问天上宫阙,不知重逢何年月?’古风的背景音乐响起。
这次视频没有具体的标题。
一个并不宽敞的空间内,三个戴着圆形帽子,身穿花绿色衣服的人坐在椅子上。
古人不懂,
但作为现代人的韩悦萱明白,
这是在飞机的座舱内,三人身上是头盔和特定的迷彩军服,身旁应该是没入镜的其他不知几名的同队队员。
似乎到了位置,其中一个队员突然站起,画面跟随他向左转动。
飞机的舱门已经打开。
[
古人们看着画面中的大地、山川河流,
开始自然是震惊,后世人是如何站到如此高的位置的。
有些爬过高山的古人很确定,站在再高的山顶也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景象。
然后也就自然而然地,
接受了后世人跟神仙一样的设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