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子的事很多,花钱买地基是最简单的事,村长是非常乐意。村里的荒地不值钱,赵林买了一亩半的荒地,为以后扩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
赵有德说他浪费钱,他是左耳进右耳出。要不是为了低调,他其实还想多买一点,面积越大越好。现在用不上,说不定哪天就有用。
地基到手,建房的事他是完全不会,只能打下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他舍得花钱,要求也不高,先建一间屋能睡觉就好。
村里人没想到赵林刚回村第一天就分家,分完家又马上建房子。一个个听到消息,都跑到赵家看热闹,李桂花赶都赶不走。
大家对赵林指指点点,好奇他是带了多少钱回来,才有底气搬出住住。有脑瓜子转得快的人已经拉着李桂花聊天,想把自家侄女介绍给赵林相看。
赵林不喜欢被三姑六婆围观,可一个村子里住着,他也不能黑着脸说难听话,只好装傻。不管谁问,嘴里说的都是虚话套话,一句真话都没有。
不是他不实诚,是真要说实话,传出去就能夸张一百倍。他上辈子就见识过谣言的厉害,这辈子可不会再上这个当。
还好有干不完的活等着他,村里人就算想拉着他聊天也有借口逃离。不过能逃离三姑六婆,也逃不脱请来帮忙干活那些人的打趣,大家都对他手里的银钱感兴趣。
倒不是大家想要谋夺他手里的钱财,更多还是想和他拉近关系,万一哪天有需要找他借钱了。没办法,村里人穷,看起来日子不算太难过,不至于饿死人,但家家户户都没有余钱,也就是饿不死的程度。
所以建房的事才吸引全村的目光,村长也乐意成全,也是因为他愿意花钱请人,能给村里人一个赚钱的机会。哪怕这笔钱不多,但赚个几百文也是好事。
对村里人来说,几百文不是小钱了,除了日常必须的盐,其他东西村里人是能不买就不买。粮食自己种,油也是种大豆、油菜、油茶来榨油,布也是种麻养桑,可以说衣食住行全靠自给自足。
村里人没有其他谋生技能,也没想要出门赚钱。他们只会守着自家一亩二分地过日子,像赵林这种出过远门的人,在村里人眼里已经是能干人。
别说村里人,就连村长都要高看赵林一眼。他和其他村民不同,可是经常去镇上开会,知道打仗死了多少人,能活着回来,手里还有钱,没点本事可不行。
因着这点震慑力,帮忙干活的人是一点小心思都没有,干得活是又快又好,连赵有德都挑不出毛病。
前前后后一共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把房子建好,赵林看完也很满意,付了尾款就准备搬家。说他搬家,其实也就一个行李箱,屋里的家具和铺盖都要花钱去买。
李桂花让他把柴房那套铺盖带过来,说他分家除了几亩田,其他东西都没拿,不拿就吃亏了。
赵林笑眯眯地拒绝:“不拿了,新房子配旧铺盖不搭。”
柴房睡的那套铺盖旧得颜色发黄,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东西,他宁愿花钱买套新的,也不会在这上面省钱。
李桂花也不能强塞给他,他不要,王氏和李氏还抢着要。旧有什么关系,洗一洗,晒一晒照样用,孩子还小,经常尿床,用旧的就很好。
“你们俩个憨货。”骂完俩个儿媳妇,李桂花又催赵有德赶紧把厨房搭建好。建房子要请人,搭建厨房就不用浪费钱请外人,自家几个人就能解决。
不仅赵林这边要建厨房,自家也还要搭建俩个灶台,分家后要分开吃饭,一个灶台肯定不够用。
农村的灶台都是用黄泥做的,说简单也简单,但对没做过的人来说也有难度,至少赵林就不会。
他只能跟着打下手,不禁再一次感叹原身的家人都不错,并没有极品,否则他这不会那不会,在和赵家闹翻的情况下,哪怕手里有钱,日子也会各种不顺。
没有水泥和砖头,难度要大很多,好在有赵有德这个老手在,手把手教三个儿子。其实最主要教赵林,赵大麦和赵大石兄弟没亲自动手垒过,却年年见过赵有德修补灶台,怎么做都听过多少回。
好吧,赵林不懂,想要生活在村里真是处处是学问。
三兄弟花一天时间把厨房搭好,灶台也砌好,等风干才可以烧火。赵林觉得挺简单,手会没会不知道,眼睛肯定是学会了。
收拾好房子和厨房才发现还缺一样,毛驴还没有地方住,总不能让它睡露天。现在天气好还行,遇到雨雪天,冻一夜怕是要冻坏。
他要敢这样做,赵有德都会骂上门。在村里,牲口可是值钱的大件,有时候比人还值钱。当然他不会这样想,可搭个棚却很有必要。
他小时候也是农村长大,也是见过牛棚,参照牛棚的样子给毛驴搭个棚就行。这点小事就不劳烦其他人,他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棚子还没找搭好,赵有德又找上门问他春耕的事。这才是当务之急,其他事都可以拖一拖,种地不能拖,拖到错过节气,一年就耽误了。
赵林是一个头两个大,原以为建好房子就没事,结果才发现事情是一件件,永远干不完。他想了想,和赵有德商量,今年就算了,刚回来还有很多事情没理顺,地就先不种了。
“那怎么行,地怎么能荒着,你是不是败家子。”赵有德很生气。村里还没有哪个人耽误春耕,就是最懒的二赖子也会下地干活,就怕收成不好饿肚子。
二赖子只是懒,不是傻。
“爹,你听我说完,我的意思是把地让给你和大哥他们种,等明年我再收回来自己种。”当然他还有一句话在心里没说,要是找到别的赚钱门路,他就不收回来了。
赵有德的脸色稍好一点,却不同意赵林的做法。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比春耕更重要。老二房子有了,其他事都可以放一放,把地种完再说。
父子俩沟通半天,最后还是赵林认输,是他小看一个农民对土地和粮食的执着。地要种,不过他也没有种地经验,还是要听赵有德的话,跟着他学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