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网
优秀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赵有德心里闪过几分欣慰,只要老二不提过分要求,这个家就好分。他为人父,对不起老二,可没有对不起老大和老三兄弟俩。

村里多少人分家都吵闹不停,为了鸡毛蒜皮的利益争得脸红脖子粗。自家三个儿子,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能维持这份兄弟情就很不错,比他们那一辈强。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兄弟仨听他说不和儿子过,反应各不相同。赵林是无所谓,赵有德夫妻年纪也不大,想要单过也正常。

赵大麦兄弟俩却不赞同,哪有分家让父母单过的道理。特别是赵大麦,他是长子,分家后父母不跟着他过,村里人背后肯定要说他不孝顺。

背上这么个坏名声,以后还怎么出门见人。

李桂花也不同意,谁家老人分出去单过,都是跟着大儿子过,哪有老俩口单过的道理。

赵有德可不管他们说什么,既然都对田地的分配没意见,那就这样定下来。他劳累一辈子,也想过几天舒心日子,而不是一辈子为儿孙活。

当初他分家的时候只从父母手里得了四亩上等田,五亩中等田,剩下的地都是他一点点积攒钱买回来的,希望赵大麦兄弟也能和他一样多存钱买地。

赵大麦还想劝赵有德跟着他过,实在劝不动,才不得不答应下来。对他爹多买地的要求,也保证会努力做到。

赵有德为了让大儿子放心,也表示会当着村长的面说单过是他主动要求,不是儿孙不孝。

“爹,我不是这个意思。”

赵有德挥手:“行啦,你不用解释。”

村长过来时,赵家已经把一切都商量好。

除了地和粮食,最重的事就是赵有德夫妻的养老,得知夫妻俩要单过,等将来老得动不了才归老大管,他也有几分佩服。当然他们那份田产以后也归赵大麦,长子养老送终,他多占一份地也不算当父母的偏心。

没想到赵有德会这样做,不过人家自愿,儿子也不反对,他也不会自讨没趣站出来反对。他们留着那份地也归老大,现在能动就老俩口单过。

他来也只是做个见证,倒是近几年村里分家最轻松的一回。分完家,他提出要走,赵有德坚持留他吃饭,哪有请村长主持分家不吃饭道理,再说饭菜早就准备好。

村长提出要走只是客套话,赵家真心留客,他自然顺着主人家的心意留下来。他也不是谁家的饭都会吃,有些人分家大打出手,这样的分家饭请他吃,他也不会吃。

赵家的条件一般,哪怕请客也没有大鱼大肉。家里养的鸡还要留着下蛋,是不可能杀来吃,新鲜肉要走到镇上才有卖,临时想买也来不及。

李桂花也只能利用家里现有的食材做饭,有俩个儿媳妇打下手,饭菜很快出锅。野葱煎鸡蛋、凉拌香椿、韭菜炒河虾,家里还有腊肉,切了炒了熏干和莴苣,再加上份蒸腊鱼,最后一大海碗鸡蛋酸菜汤。

已经七个菜,李桂花想了想,又用油炒了一盘干黄豆当下酒菜,硬是凑了八大碗出来,摆上桌也不算难看了。

村长对赵家的经济情况也算了解,对饭菜还算满意。他在家也没有这么好的饭菜,还能喝到酒,就已经是顶好。

家里人多,一张八仙桌坐不下,李桂花把饭菜分成了两桌,女人和孩子坐另一桌。

赵林坐在男人一桌,陪着村长吃饭聊天,说一些战场上的见闻。他不喝酒,几口就吃完,村长却是喝了大半个时辰,也不知道是酒还好喝,还是吹牛有意思,一直不见他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直到村长家的大孙子上门找人,村长才带着不舍离开。他很久没有吃过这么舒心的分家饭,要是村里其他人都能像赵家和和气气分家,他这个村长也能省三分心。

村长离开时,天已经黑了。赵林哪怕很不乐意睡柴房,也只能暂时将就一晚。其实不止将就一晚,在新房子没有建好之前,他要一直在柴房过夜。

建房的事已经和村长说好,他不打算建在赵家院子里,而是另外买地起新屋。赵家的院子看着是大,但是过几年俩个侄子大了也要建新房,那个时候就不够用。

他不打算挤在一起,村里又不是没地,花点小钱省去以后的麻烦。他都计划好,就在赵家旁边买块地基,院子一定要留大一点,以后前院栽树后院种菜。

赵有德夫妻还想二儿子住在一起,但是明显赵林翅膀硬了,不愿意听安排,也只能由着他去。建在这边也行,也不是多远,走几步就到,和同一个院子区别也不大。

柴房的条件不好,赵林一晚上没睡好,天刚亮就起床找赵有德安排建房的事。他倒是想直接找村长,但自家有人不用,村里人只会觉得他傻。

在现代农村也摆脱不了宗族和兄弟,古代社会只会更难。他就算想亲兄弟明算账,很多事也扯不清,不如该用人的时候好好用自家兄弟。

赵有德也早就起来了,喝了一碗水,饭都没吃就开始忙活。临时起房子,要忙的事情可不少,他不亲自盯着不放心。

赵林两辈子都没有建房的经验,还真不懂农村建房是个什么流程,还好有赵有德在一旁提醒。想要建房子得先准备好木板,从村后山砍树木是来不及,只能花钱从村里其他人家买。

有些人家准备好建房的木柴,但是一直没有动工,只要价钱合适,肯定有人愿意卖。村里不缺木柴,村子后面的山上都是树,交一点钱给村里就可以砍下来晒干锯成板。

村长一般不会限制大家上山砍树,砍树是个危险活,不是真有需要,没有谁会上山。平时村里人打柴都不会往深处走,就是怕深山老林里有野兽,遇到怕是逃都逃不掉。

赵林和村里人也不熟,干脆把钱给赵有德,让他出面买木板。木板的事落实好,最重要的是地基,他被赵大麦拉着打地基。

“大哥,不急,我先找村长办好契书再挖也不迟。”赵林习惯先办手续再干活。

赵大麦不同意,村里人都是这样干,和村长口头说一声,先把房子建起来再去办契书也不迟。

他们村里离庆县远,平时有什么事都村长说了算,契书的事根本不用急。村里有些人没钱,房子都建好也没办契书,还是村长三催四请才舍得花钱办契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