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青山虽然没有留下来吃晚饭,但他坐车离开时心情非常不错,嘴角都是微微上扬的。
孙海华却郁闷到鸡儿发紫。
此次下乡,原本是要在齐青山的强势撮合下,果断跟齐晓芸敲定婚事,然后带她回城领证,结婚生娃过日子。
结果呢?
到嘴的小娇妻,眨眼功夫就进了陈俊生的碗里,老一辈人拼死给他换来的“干爹”,也在转瞬之间成了人家的“慈父”。
孙海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陈俊生倒好,得来全不费功夫。
人比人,气死人啊。
孙海华满肚子怨气。
陈俊生却在等着吃红烧肉。
说起来是他亲自下厨,事实上陈俊生做菜的水平只维持在“能吃”的段位,哪舍得糟蹋这难得的好食材?
家里真正的掌勺大厨,非芸姨莫属。
乔书欣同志负责烧火,陈俊生在一旁帮忙劈柴。
柴火葳蕤,映亮欣姨的眼眉,就好似三月里的晚霞余晖,照进了一池春水。粼粼波光,白里透红,当真是好看极了。
家里四个小姨里面,单论长相的话,欣姨是最出众的那个。
不过在气质这块,芸姨似乎略胜一筹。
齐晓芸是那种天生丽质的女人,杏眸潋滟,唇红齿白,看起来有种明媚动人,温润如玉的美感。
下乡这些年,芸姨不知道干了多少农活,家务也没少做,但是这农村的艰苦环境,似乎从未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反倒给她添了一抹成熟知性的风韵。
芸姨站在灶台前做菜时,陈俊生感觉她就像是自家刚过门的俏媳妇,越看越漂亮。
乔书欣这边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不再往灶里添柴,转头瞅瞅陈俊生,轻声问道:“刚才怎么没跟你爸说说高考查分的事儿?”
陈俊生眨眨眼,高考查分这事他心里已经有计划了,刚才不说,主要是不想一见面就给人添麻烦。
他不吭声,乔书欣便笑了笑,意有所指地说:“要我说啊,上不上大学无所谓,先把咱们家晓芸娶了,你俩把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啊?”陈俊生眼睛瞪得大大的。
“你们在说什么?”
齐晓芸扭头看了眼蹲在灶旁嘀嘀咕咕的两人,好奇问道。
“没什么。”
乔书欣眉眼弯弯地说:“臭小子刚才说他房间进老鼠了,晚上叽叽叽叽的叫唤,吵得他睡不着觉,今晚想睡你那屋。”
“哦。”齐晓芸不置可否的哦了一声。
“他还说,想抱着你睡。”乔书欣又“添了把火”。
齐晓芸微微怔了怔。
“抱着睡行不行嘛?你别发呆,给句准话呀。”
乔书欣忍笑说道:“按照我老家那边的习俗,男方见了女方家长,只要当面获得认可,那就等于订婚了,当天晚上两人就可以睡同一张床。”
“嚯,这么说起来,你老家那边的民风还蛮开放的啊。”
芸姨红着脸没说话,陈俊生笑着接茬:“有机会的话,带我去见见你的家人怎么样?”
“想得美~”乔书欣瞥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见了晓芸的爸爸,还想见我爸妈哦?带谁都不带你。”
“你不带就算了,等瑶姨和夏姨回来了,我问问她们。”陈俊生也不强求。
“哦呦,仗着瑶瑶和夏夏疼你爱你,就这么有恃无恐?”乔书欣一边说话,一边把手伸向陈俊生的后腰。
陈俊生感觉腰子一凉,连忙起身问齐晓芸:“芸姨,肉好了没?”
“差不多了。”齐晓芸从锅里铲出一块肉来,低头吹了吹气,然后送到陈俊生嘴边:“你尝尝咸淡,小心烫。”
陈俊生低头咬上一口,唇齿间顿时就被满满的肉香包裹。
芸姨的手艺是真好,明明调味料只放了粗粒盐和酱油,可这锅里的红烧肉却被她烹饪出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糯中自带一缕清甜的口感,真是绝了。
“味道咋样?”齐晓芸问。
“好极了。”陈俊生边回味边笑嘻嘻的提意见:“再稍稍加点盐就更好了。”
十八岁的小伙子,正当长身体、长力气的年纪,口味重一点,食欲会更好,吃得也更香。
三斤六两肉,出锅装了两大搪瓷缸,乔书欣想着罗援朝此前送了野鸡蛋过来,于是问陈俊生:“要不要给援朝家送一碗过去?”
“不送。”陈俊生直接摇头:“好兄弟在心中,自家吃肉没必要往兄弟家里送。
“哟,还挺押韵。”乔书欣抿唇而笑。
其实她心里也清楚,农村的人情世故,向来是升米恩,斗米仇。
这不年不节的,普通农村家庭想吃顿红烧肉简直难如登天。
陈俊生这不仅能带着“一家三口”大口吃肉,还有多余的肉拿出去送人,多好的事儿啊。
可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显出强烈的贫富差距了吗?
罗援朝或许会很感动,但他家里那十几口人就未必了,有的甚至可能偷偷去公社举报。
虽然现在已经是八零年代,但早些年那刮遍大江南北的妖风,余威尚存。
今晚这顿饭,是陈俊生这许多年来,吃得最美味,也最安逸的一餐。
“跟着我,你算是享福了,以后顿顿都有肉吃。”
陈俊生拍了拍自己那微微鼓起的小腹,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81版的《高校报考指南》。
“江浙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专业。”
陈俊生在今年国家刊发的《高校报考指南》上找到了自己当初划过红线的第一志愿。
“只要投档环节不出问题,提前打个电话到江浙大学招生处问一问,应该就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录取。”
陈俊生决定绕开县教育局和县一中,直接向高校招办打听情况。
“省去中间环节,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抱定这个想法后,陈俊生也就不再多想,今天太累了,熄灯后躺床就睡。
翌日清晨,陈俊生起了个大早,简单洗漱后就独自骑车出门去了。
今天他倒是没急着去打听高校录取情况,而是扩大了收购鸡蛋的范围,然后又将售卖鸡蛋的场地选在了饶城县纺织厂。
先搞钱,再办事!
纺织厂这边女工居多,陈俊生赶在她们上工之前,就在厂区的工人宿舍楼下选了个最显眼的位置吆喝着卖鸡蛋。
有一说一,在女同志扎堆的地方做生意,只要敢吆喝,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陈俊生也就吆喝了几嗓子,片刻之间就吸引了十多个年轻女工围上来,有询价的,有问他年龄的,还有问他家住哪里的……
陈俊生笑嘻嘻的有问必答,看到年龄稍大的他就喊姐,年纪小的就叫妹妹。
“姐,你别看这鸡蛋个头偏小,其实它叫‘初生蛋’,营养价值特别高,不论是蒸着吃,还是炒着吃,都比普通鸡蛋更香。”
陈俊生卖东西的时候,小嘴跟抹了蜜似的,就连被人挑剩的那些小个鸡蛋,他都能编出新说法来。
而且,这些鸡蛋的卖价他也咬得很紧,报价的时候还会靠近意向客户的耳边悄摸声地说:“这种鸡蛋通常都是只卖熟客的,一毛八一颗,跟姐投缘,就还是按一块钱七颗的优惠价好了。”
年轻的纺织厂女工哪经历过这种新奇的销售套路?花钱买了七颗鸡蛋,眼睛还弯弯的像月牙儿似的,美滋滋。
纺织厂这边的生意,明显比酒厂门口还要好做,陈俊生很快就卖光了三百多颗鸡蛋,揣上钱,径直前往县委招待所。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准备花钱借用招待所的电话,打给江浙大学招生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