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网
优秀文学小说推荐

第2章

“船到桥头自然直,文礼,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能给孩子们好的生活。”李淑柔声道,脸上的表情越发坚毅。

杨文礼重重点头,“好,我们一起努力!”

杨佩兰举起手要加入,“我也要努力!”

杨安虽然不知道具体要努力什么,但大概就是以后多帮家里干活,“我也要一起努力!我会多干活的!”

杨文礼笑着揉了揉一双儿女的脑袋,三两口啃完自己手里的饼子,又大口喝完杯子里的牛奶,去小溪里涮干净杯子让杨佩兰收进系统仓库后,雄赳赳气昂昂继续去挖野菜。

李淑看着杨佩兰,温声安慰女儿,“兰兰,不要胡思乱想了,你一点不都不笨,你和哥哥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孩。”

“你不知道去城里要卖什么是因为你没有去过城里,爸爸妈妈和哥哥也没有去过城里,所以我们都不知道,这很正常,不是因为你笨,明白吗?”

杨佩兰点了点头,她上一世嫁进城的时候已经17岁了,那时候和现在又不一样,所以,一切都要等明天进了城以后才知道。

“妈妈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妈妈,爸爸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爸爸。”杨佩兰嚼着饼子,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又不忘在杨安面露失落的时候加上一句“哥哥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哥哥。”

……

……

这一上午一共挖了四背篓野菜,杨佩兰率先把最开始的两背篓收进了系统仓库,后面的两背篓就由杨文礼夫妻二人背回了杨家。

回到家,姚来娣已经把午饭做好,是加了野菜的面糊糊。

李淑见状,又赶紧拎了杨安的篮子去了厨房,快速做了一盆凉拌野菜。

说是凉拌野菜,其实就是清水煮的野菜加一点点盐,带着原汁原味的苦,所以杨欣欣才那么嫌弃。

看到是野菜面糊糊,杨欣欣的脸耷拉了下来,可又不敢造次,只能忍着恶心吃了下去。

她的草药快炮制好了,要不了两天就能让杨文义拿去卖掉,到时候她也要跟着去,顺便就能开小灶。

杨欣欣穿越前只是学生,看病她不擅长,但认药和炮制没有问题,而且也记得好几张厉害的药方。

可惜她现在还小,不过她对自己有信心,以后靠着那几张药方也能发达,更何况她还有来自后世的见识。

吃过中午饭,大家各自回屋休息,姚来娣本来想问两句,大房挖那么多野菜回来做什么,想起杨文礼昨晚背出去的一背篓野菜和今早的白糖,明智的闭了嘴,这些不是她该问的。

趁着大家都在午休,杨文礼揣着几颗水果糖出了门,他要去知青点一趟。

……

……

大队知青点。

王齐和吴刚吃过饭正打算午睡,远远就看到有人过来了,待人走近,他们才认出来是杨文礼。

“杨同志,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了?”杨齐率先开口。

杨文礼笑了笑,大大方方回应,“来找你们打听点事。”

王齐把人请进院子,吴刚拿碗给倒了一碗水。

杨文礼四下看了看,轻声说了一句,“能进屋说吗?”

王齐诧异,跟吴刚对视一眼,然后把人请进了自己屋里。

确认环境已经安全,杨文礼先是给二人一人硬塞了两颗水果糖,这才低声说了自己的来意。

“我大舅哥那边有门路,给我拿了块手表,我想着过来对一下时间。”

两个知青来大队里两年,该知道的情况也都知道了,杨文礼的大舅哥确实在县城的厂里上班,能搞到手表也不稀奇。

“行,小问题。”吴刚点了点头,从口袋里小心掏出了自己的手表。

杨文礼也从自己的口袋里小心翼翼拿出了中午刚刚到他手里的表。

他这块手表一拿出来,王齐和吴刚就看直了眼。

王齐家境不错,可买手表要工业券,家里一时没凑得齐,他就一直没买成。

等杨文礼调好时间,王齐见人要离开了,总是没忍住开了口,“杨同志,请等一等。”

杨同志手里的那块表简单又大气,最重要的是上面有大领导的头像,这可是所有年轻人的偶像,就说谁看了能不想要?

杨文礼疑惑转身,“怎么了王知青?还有什么事吗?”

王齐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杨同志,我想请你帮我问问你大舅哥,这手表还有没有多的?我、我真的很喜欢。”

见杨文礼没吭声,他赶紧继续说道:“只是我这边工业券还没有凑够……”

杨文礼摇了摇头,“他那边好像不要工业券。”

现在拿了工业券他也没用,还不如直接点,直接换成钱。

听到不要工业券,王齐眼里顿时就是一亮。

不要工业券好啊!他就不用再等那么久了。

“只是……我不知道这手表的价格……”杨文礼作出为难的样子。

他也确实不知道手表的价格,所以趁着这会儿在王齐这里试探一番。

吴刚拿着自己的表,插了一句嘴,“我这表加工业券买成125元,如果不要工业券的话,应该要适当加两元左右。”

他们经常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东西,有时候还会去县城,很清楚现在的物价。

听到这个价格,杨文礼“啊?”了一声,捧着表的手都在抖,“怎么这么贵啊……那我得赶紧去还给人家,也太贵了,这大哥也真是的,怎么给我们两块这么贵的东西?”

王齐和吴刚对视一眼,齐齐开口,“两块?”

杨文礼点了点头,“两块,我和我媳妇一人一块。”

“杨同志,这样,我真的很喜欢这手表,我给128元,你卖我一块,怎么样?”王齐手里攒了150元左右,买了表还能剩下不少,而且家里马上又要给他寄钱,所以花起来十分大方。

杨文礼连连摇头,“不用不用,王知青,你下乡帮助我们搞建设,就给我125元就行。”

况且明年办学校,他和吴刚就是杨安和杨佩兰的老师,哪怕是为了两个孩子,他也不能要那3元钱。

“那怎么行?我不能占你便宜,就128元,说定了。”王齐坚决要给工业券的差价。

两人推来推去,最后还是吴刚强硬帮着拍板定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