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站在一旁,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李严教授的演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严教授的演算速度越来越快,黑板上的公式和图形也越来越多。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声音。
期间,李严教授的助理敲门进来,正要开口说话,王霖连忙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助理似又轻轻地退了出去,并关上了门。
半个小时后,李严教授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粉笔,看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兴奋道:“从理论上,这个合金是可以耐受2000-2200度高温,其稳定性,强度,耐腐蚀性都非常的优越。”
说着,王霖教授目光移到王霖身上,“小王同志,这个合金理论上完全满足国产发动机的性能需求,如果是这样,那是解决了困扰我们数十年以来的国产发动机的‘卡脖子’。”
李严教授所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指的是国产航空发动机一直无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导致我国的战斗机不得不依赖进口发动机。
例如,我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目前使用的还是俄制的AL-31发动机。
而国产的太行发动机,虽然已经研制多年,但由于耐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不达标,一直无法列装。
如果王霖提供的这个配方真的能够解决耐高温合金材料的问题,那将意味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小王同志,你为国家做了一件大贡献呀!”李严教授说着激动了,握住了王霖的手。
“教授,你说的夸张了。”王霖笑了笑,“这还只是理论上,实验数据到底如何,还不确定。”
“对,我们马上去实验验证。”
李严教授说着就往外走。
等一下。
李严教授又回过身,擦掉了黑板上的公式。
王霖见状也拿了一块黑板擦一起擦,一边说道:“教授,我们现在就去实验室吗?”
“现在就去。”
黑板擦干净了,李教授又检查了一遍,看不出了痕迹。
从这个细节看的出,李教授已经意识到了新合金配方的巨大价值,即便还只是理论上。
“小王同志,跟我去实验室。”李教授说着走出办公室。
王霖跟在后面。
两人前往西工大航空学院的材料实验室。
实验室位于一栋独立的大楼内,设备齐全,在国内都是一流。
李严教授带着王霖来到实验室,开始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两人一直忙碌到夜里十二点,才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合成需要的十几种稀有金属。
也是西工大实验室等级达到了国家级,小一点的实验室一时间还凑不齐实验所需的材料。
“开始吧!”李严教授说道。
王霖点了点头,戴上了手套,口罩。
启动仪器。
实验开始了。
两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实验设备,观察着实验的进展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实验终于完成了。
呈现在李,王两人眼里是一个托盘,里面一小块,指甲盖大小,发出银灰色光泽的合金。
这就是两人一个晚上的实验成果。
“教授,我们成功了!”王霖兴奋。
“是的,小王同志我们成功了!”李严教授比王霖还要激动,手在颤抖。
他们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耐高温合金材料,从实验结果,这种材料的性能非常优异,耐高温性能达到了惊人的2200摄氏度。此外,这种新型合金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