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网
优秀文学小说推荐

第4章

回了京市,宋启明马不停蹄的开始干活,在此之前,他还不忘找魏英安排好单珍珍和宋芳。

上一世单珍珍就是摆地摊起家的,而现在,有魏英带着,再有宋芳陪着,他估计自己不用操心太多,她们的发展应该是不错的。

当然,宋启明也想过,自己多努努力,让她们跟着享福就是。

可他看着单珍珍以及弟弟妹妹,凭着自己的努力挣到钱的那种满足感,他就知道,他是该给予支持和尊重的。

和宋启明想的一样,单珍珍和宋芳很乐意地跟着魏英去了羊城,见识了许多不同的人和物,不同于京市形形色色的人,来这边的,基本就只有一种人,都奔着挣钱来的。

单珍珍本钱不多,大概一千多点儿,大头是宋启明给的订婚礼钱,还有她爹妈给的和她在京市挣的。

宋启明打算给她添一点儿,她没同意。

宋芳就更少了,她只有四百多块,其中二百是宋启明友情赞助的。

魏英做这行一年多,本钱丰厚,她拿的都是卖的起价的货,也没多挑,大概哪儿的货可以,哪个老板坑人她都有数,直奔目的地。

她还给单珍珍宋芳她们建议,既然本钱少,可以买些小物件,像是毛巾袜子这些,还有文化衫,带些发卡头绳这些也可以的。

单珍珍她们也是听劝的,结合了自己的想法和魏英的建议,她们姑嫂两人合起来进货,除了路费和一点点零钱,剩下的都给花光了。

回了京市,她们俩也不让宋启明和宋自强帮忙,自己就忙活开了。

宋启明本来就忙,不需要他帮忙也好,他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从订婚后回京以来,他算是彻底出师了。

以前给于教授做副手,翻译过的重要文件或是名著之类的于教授都还大概过一遍。

而现在,他已经可以独自完成,不仅自己接了活儿,于教授也有给他介绍。

那些在各个领域里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以及那些闻名遐迩的著名诗作等等,一般人是难以准确地传达其原本的含义与韵味的。

然而,宋启明无疑是个能力极为出众之人,无论是那高深莫测的医学术语,还是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著名诗作,他都能以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精准度进行翻译。

并且所译之文格外契合国人的语言环境与思维方式,仿佛这些文字就是为中国人而量身定制般自然流畅。

如此一来,他在翻译界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般冉冉升起,凭借着自己卓越的翻译才能,逐渐引起了业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宋启明的老师于教授,一个十分内敛的人,现在也常常把宋启明挂在嘴边,一副以他为傲的模样。

与之名气提升的同时,他的收入也大幅度的增加。

之前在于教授手底下,忙碌一整天估计和他一开始做导游差不多,几十块的收入。

而现在,他翻译一篇文章至少一百往上,而且花费不了多少时间,毕竟他的大脑可是快穿系统严选,效率和质量那都是杠杠的!

嘿嘿,自己接活,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接了多少,想做多快就做多快!

很快,时间来到了九月份。

像宋启明这般刚刚踏上留校之路的年轻老师呀,通常情况下呢,要不就担任教授的副手,协助教授处理各种教学相关事务以及科研工作等;要不就投身于行政工作当中,负责学校里一些日常的管理和组织事宜。

总之是不会承担授课任务的。

然而,宋启明的卓越之处那可是真真切切、人人都称赞不已的,正因为他如此优秀,所以他也打破了这一长久以来被大家默认为的传统模式,成功地成为了大一新生们的英语老师。

而且还同时兼任着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

这么一来,宋启明每周之内大概有一半的宝贵时间都得奉献给这些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生们啦。

在刚开始正式上课的那段日子里呀,宋启明所带领的这群学生们,一看到他那张尚且显得有些稚嫩的脸庞,再得知他不过是刚刚任职不久的新老师,班里的几个刺头,都对他有些不太服气。

但是啊,当这些学生们真正亲眼目睹了宋启明那极为强悍的英语能力之后,那种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直达天灵盖儿,一个个都彻底地服气,对宋启明也是愈发地尊重和信赖。

在那之后接踵而至的一次次考试之中,亦或是学校里进行各种重要任务的分配之时,宋启明所带领的那两个班级,仿佛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般,一路疾驰向前,展现出了极为强劲的势头。

总能在众多班级中脱颖而出,遥遥领先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的同学,宋启明在25岁时,就荣获了学校的优秀教师称号,这可是别的老师任教几十年才能得到的。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宋启明,一边忙着备课教学生,一边忙着接翻译单,偶尔还客串一下小工,帮他媳妇儿她们摆摊。

有时候忙的他晕头转向,他都想花积分和系统买点儿什么,像是那种无限精力丹就挺不错。

可看着他做任务积累的财富,那么一大串数字,他一点儿想要消费的欲望都没有,还是熬着吧,反正买房子的钱已经有了,一步步来吧,人生还长着呢。

说起买房,宋启明已经委托附近街道的人帮忙留意了,他还和身边老师教授都通了气,人多力量大嘛。

其实他已经去看了两处,一处是民房,两间正屋,一间偏房一间厨房,还有个院子,房子老旧,还有点儿偏远。

另一处是楼房,两居室,离着学校倒是近,不过这是厂里给分配的,产权不好弄。

这两处都不太好,宋启明就都没考虑。

其实这会儿挺不好买房的,这个年头一般人家都生好几个,自己有地建房子的也不多,大多都是厂子里的分配。

分配的房一般都小,自家住都不太够。

加上前几年知青回城,招工的却不多,城里就多了许多无业青年,住房上又紧张了。

现在国家政策有了变化,更多的人涌入京市,房源就更少了。

估摸再有几年,房地产崛起,那会儿就好挑了,但那会儿也就更贵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