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都市小说寻找阳光 推荐大家阅读,本小说作者西红柿在农村是个网文大神,主角是寇良斌老寇。书中主要讲述了: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我寇良斌变成这样是有原因的。就像棵小树苗,长成这样,是受了环境影响的。那是十五年前,我刚走上社会,遇到了第一个老板。他是我们县城的范高高。那时的我,刚从初中辍学回家,老寇那时就……
《寻找阳光》 免费试读
树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我寇良斌变成这样是有原因的。就像棵小树苗,长成这样,是受了环境影响的。
那是十五年前,我刚走上社会,遇到了第一个老板。他是我们县城的范高高。
那时的我,刚从初中辍学回家,老寇那时就托熟人,把我带到了这个蒸馒头店。
那是我第一次赚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
这范高高的馒头店在批发市场内部,是几家馍店中的一家。
那时,他家蒸馒头店的三个男孩,一个回家结婚了,另一个去外地打工了,还有一个回去上技校了。我成了他们店里唯一的学徒。
那时的我,啥都不会,要推着三轮车送馒头,我不会。他让他姐夫亲自去送。
那时,说我的工资一个月是60元。
对,是60元,你没看错。
开始学。
从夜里两点起来蒸馒头。这夜里一两点起来,我第一次起这么早,哪能接受得了?往往一天都是困的要死。
早上忙,等到早上九点时,第二锅馒头蒸好了。
那时,是秋天,他碱放多了,迅速挖一铁锹炭火出来,撒一把硫磺,把那些刚出炉的馒头放在上面熏。
当时,气味刺鼻。
当时,被硫磺熏过的馒头,底上会有黄色。
也不知那老板范高高是怎么回事,隔三岔五地就要用硫磺熏。真的是让人不敢恭维他的技术。问时,他说以前店里都是那三个男孩在做馒头,他两年都不怎么上岗位了。
遇到有人发现时,就说这馍底下是刷的一层菜油。
对,他的蒸笼上刷的是生油。可是,他蒸的馒头确实有问题。
当年,站在凳子上,双手举笼,也不给人防烫手套。就那样,我的三根手指都被烫到起泡了。
我站在凳子上,举着热气腾腾的蒸笼,那老板在一边喊:“快点,不然一会儿把气跑了。”
是,他说的是时间久了,那硫磺熏不白了。
那硫磺的味道刺鼻,让人嗓子异常难道。
也是,这也是为什么人喜欢买白馒头,不喜欢买碱大的黄馒头。还说我们花了钱,就要吃好的。
这些人啊,硫磺熏的馒头,硫磺熏的枸杞,硫磺熏的银耳这些还少吗?
当年,为了活命,真的是受尽了可怜。
吃饭时,我第一次觉得那机器揉的面好吃,一餐吃了6个馍,他就说:“小伙子,慢慢吃,喝点米汤。”
下午,又要忙着干别的杂活。
反正,不到100平方的店,总能给你找到事做。
直到下午六点才让你休息。
第二天凌晨1点接着起床干活。
我不知道那一段时间,自己每天睡六七个小时,是如何熬过来的。
大雨中推着三轮车送馒头,感觉这老板就不是人。
对人生第一次打工,完全由开心到讨厌。
开心的是能吃饱饭,馒头随便吃;讨厌的是,这工作强度太大了。
当时,看到那范高高的孩子武立都是讨厌的。为啥老板姓范,儿子姓高?因为他是上门女婿,孩子随媳妇姓。看来,这人不是个好鸟。你不上门女婿嘛?为什么不改了自己的姓,叫自己武高高呢?
当后,后来听说隔壁的馍店也是上门女婿,人家直接改了姓,那丈人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他了。这个范高高还是决心不大啊。怪不得他老婆平时管钱。
叫可气的是,晚上老板将门从外面一关,你上厕所都去不了,就在地上随意小便。
我去,住的地方是石棉瓦搭的漏风的破房子,真的不是人住的地方。
“这就是你叫下下苦的娃?石头一样,没前三个娃灵醒。”老板娘她妈来当着我的面这样形容我。
“先凑合着干吧,暂时找不到人。”
好吧,我也觉得自己不适合这工作。
“你叫个啥?小良,饭吃了去后院学三轮车,自己骑上学。不要吃了饭就睡觉,小心把胃睡坏了。”
他那姐夫也一边说:“这娃看起来就像咱陕西话说的愣娃一样,你在哪个山沟沟里找的这个?”
“小良,好好学,我这姐夫过一个月就去长安打工去了,你不要靠人家天天给你干大头活。”
这时,邻居过来买馒头:“老范,你这生意越做越大了,以前是三个娃娃,现在是一个。该花的钱要花。这一个娃忙得过来吗?我妹子有个男娃,最近不上学了,让过来帮几天忙,在你这老板这儿讨一下生活。能行不?”
“那你让先来看下这活,能拿下来就干;拿不下来,不要硬撑。像这个娃,把他干的累的,把我看的气的。要是干不下来,就当咱这话没说过。”
果然,第三天中午,一个女人领着一个17岁左右的男娃过来。
那个邻居还跟着:“范老板,这就是我给你说的我表妹家的男娃。”
“好,进来,来,你看个这活。先说好,每天早上凌晨一两点起来就劳动。”
那母子两人逛了一圈,看了一下住的地方,那男娃对自己妈妈说:“妈,这蒸馍没有什么技术。你天天在家蒸馍,就是出个力气。也就是一个和面机,一个压卷机。我还是想去长安学个炒菜的手艺,以后走遍天下都不怕没工作。”
那女人歉意地点点头,对范高高说:“他叔,你看,真不好意思,娃不想学。我也不想把我娃硬捆给你。眼高手底的家伙,看他看学啥。”
我出门去公厕上厕所,这厕所有50米远,还收费,外来的人一次2毛钱。是个小矮人,据说,他后来就靠这个在县城买了房。为啥?因为隔壁饮食市场内没有公厕,大伙都来这儿上厕所。
直到10年,县城大街上免费的公厕才多了起来,成一大亮点。
进来时,刚好遇到这对母子,她们在前面走,小声说:“这儿住的环境太脏了,冬天会把人冻死的。我才不到那儿受苦。你看,那个娃手烫的和胡萝卜一样,把人看着心疼地。”
女人说:“对,你只能去长安饭店后厨学个手艺了。这刚去,只管吃住,一个月只给个生活费,没工资。据说才120元。”
“行,妈,我不怕苦。受不了一时苦,就得一辈子吃苦。”
看着那对母子,我以有所悟。原来,人家才是人间清醒客。我嘛,充其量为了填饱肚子。
唉,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人家是天上的雄鹰的话,那我就是地上的麻雀。
在这个地方打工打的痛苦,我还不得不在这个地方活命。
小说《寻找阳光》试读结束